1.輸血可拯救生命和改善健康,但是需要輸血的數百萬患者不能及時獲得安全血液。每一個國家必須確保血液供應充足并且沒有可通過不安全輸血傳播的艾滋病毒、肝炎病毒以及其它威脅生命的感染。
2.在發達國家,輸血最常用于支持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地中海貧血、鐮狀細胞病和血友病等病癥的內科和外科程序及治療。雖然對血液的需求在增加,但是普遍缺血。需要更多獻血者替代每年因健康不良、退休和搬遷而失去的那些獻血者。
3. 在發展中國家和轉型期國家,由于不能獲得安全血液,甚至在一些城市衛生保健設施,許多人因此而死亡。在非洲南部地區,多達20%的孕產婦死亡和15%的兒童死亡可歸因于由瘧疾造成的嚴重貧血。管理這些病例通常需要安全及時輸血。
4. 每年超過529 000名婦女在妊娠或分娩期間死亡,其中99%在發展中國家。出血是全世界孕產婦死亡的唯一主要原因,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一些地區占孕產婦死亡的比例高達44%。
5. 每年有1億多人遭受傷害,并且有500多萬人死于暴力和傷害。道路交通碰撞是5歲至29歲年齡組的第二大主要死亡原因和嚴重傷害的一個主要原因。安全輸血是緊急創傷醫療系統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以便最大限度減少傷害患者的死亡和殘疾。
6. 應始終對輸血使用的血液篩檢艾滋病毒、乙肝、丙肝和梅毒,但是在40多個國家,未對捐獻的所有血液檢測這些感染。由于工作人員短缺、劣質檢驗包、不正常供應或缺乏基本實驗室質量,在許多國家檢測是不可靠的。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轉型期國家,檢測也負擔不起或不具有成本效益。
7. 全球每年采集血液8100多萬單位。其中只有45%是在80%以上世界人口生活的發展中國家和轉型期國家捐獻的。平均獻血率在轉型期國家和發達國家分別比發展中國家高3倍和11倍。
8. 由于血源性感染患病率在自愿無償獻血者中最低,只有通過這些獻血者經常獻血,方可保證安全血液的充足庫存。在只是當家庭成員或社區成員需要時獻血的獻血者中,血源性感染患病率較高,而在為了錢或其它形式的報酬獻血的獻血者中最高。
9. 在轉型期國家捐獻的血液單位數量從2002年2900萬增加至2004年3600萬。2004年有50個國家實現了100%自愿無償獻血,而2002年為39個國家。但是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和轉型期國家,家庭/替代獻血者和有償獻血者仍然是輸血的主要血源。
10. 安全輸血可拯救生命,但是在較簡單、廉價的治療可同樣有效時通常仍然給予輸血。這使一些患者暴露于感染或因血型不相容而產生的嚴重輸血反應的不必要風險。安全的臨床輸血規范對于真正以最低風險拯救生命的輸血至關重要。